首页 > 骨科

骨伤外科治疗范围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伤外科治疗范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程雷
程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骨伤外科主要治疗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系统损伤及相关疾病,涵盖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炎、脊柱病变等。

1、骨折

骨折是骨伤外科最常见的治疗范围,包括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完整,未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则伴有皮肤破损,骨折端暴露。骨折的治疗方式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可能涉及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等。常见骨折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对于复杂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需及时手术治疗。

2、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常见于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等。脱位可能由外伤、先天性因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骨伤外科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恢复关节正常解剖位置,必要时辅以固定或康复训练。反复脱位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需手术修复关节囊或韧带。

3、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结构的损伤,常见有肌肉拉伤、韧带撕裂、肌腱炎等。急性损伤需及时处理以减少肿胀和疼痛,慢性劳损则需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保守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跟腱断裂、十字韧带损伤等常需手术治疗。

4、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骨伤外科治疗的常见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化、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负重关节。治疗包括药物镇痛、关节腔注射、物理治疗等保守方法,晚期严重病例可能需关节镜清理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体重控制、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5、脊柱病变

脊柱病变涵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脊柱骨折等。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肢体麻木、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多样,轻者可通过牵引、理疗、药物缓解症状,重者可能需要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脊柱矫形等手术。脊髓损伤等严重情况需紧急处理以避免永久性神经损害。

骨伤外科疾病治疗后需重视康复锻炼,循序渐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合理营养摄入有助于骨骼愈合,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功能受限应及时复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运动可预防部分骨伤疾病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外踝关节疼是什么意思

外踝关节疼通常指踝关节外侧区域出现疼痛感,可能由韧带损伤、肌腱炎、关节炎、骨折或滑膜炎等原因引起。外踝关节疼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韧带损伤

外踝关节疼可能与韧带损伤有关,常见于踝关节扭伤或运动损伤。韧带损伤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淤血、活动时疼痛加剧。轻度损伤可通过冷敷、弹性绷带固定等方式缓解,严重韧带撕裂可能需要支具固定或手术治疗。建议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2、肌腱炎

外踝关节疼可能与肌腱炎有关,常见于长期过度使用或重复性动作。肌腱炎通常表现为局部压痛、活动时疼痛、肌腱增厚等症状。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物理治疗,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片、依托考昔片等药物。建议减少踝关节负荷,避免重复性动作。

3、关节炎

外踝关节疼可能与关节炎有关,包括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艾拉莫德片等药物。建议保持适度活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4、骨折

外踝关节疼可能与骨折有关,常见于外伤或骨质疏松。骨折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无法负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建议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5、滑膜炎

外踝关节疼可能与滑膜炎有关,常见于感染或过度使用。滑膜炎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发热、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休息、冷敷、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片、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药物。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关节休息。

外踝关节疼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急性期可进行冷敷缓解肿胀,恢复期可适度进行踝关节活动度练习。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明显肿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日常可穿着支撑性好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款,减少踝关节负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