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大人拉屎有小白虫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大人拉屎有小白虫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大人拉屎有小白虫可能是蛲虫感染或绦虫感染引起的,通常与卫生习惯不良、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接触污染源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粪便检查确诊,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

1、蛲虫感染

蛲虫感染是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类型,成虫体长约2-13毫米呈白色线状。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夜间肛门瘙痒、睡眠不安、粪便可见蠕动小白虫。蛲虫卵可通过污染的手指、食物或物品经口传播。确诊需通过透明胶带粘贴肛周皮肤采集虫卵镜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或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等驱虫药,同时需对衣物床单进行沸水烫洗消毒。

2、绦虫感染

绦虫节片随粪便排出时可见白色扁平带状虫体,长度可达数米。多因食用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猪肉、牛肉或鱼类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肠梗阻。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节片可确诊。治疗常用吡喹酮片、氯硝柳胺片等药物,用药后需观察是否排出完整虫体。

3、饮食卫生问题

长期生食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果、饮用未煮沸水源可能引起寄生虫感染。生食莲藕、荸荠等水生植物时尤其需注意彻底清洗。建议蔬菜水果用盐水浸泡后流水冲洗,肉类水产需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外出就餐避免食用凉拌菜等高风险食品。

4、接触传播风险

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宠物粪便或公共物品后未彻底洗手可能造成感染。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蛲虫群体感染。处理宠物排泄物需戴手套,定期为宠物驱虫。家庭成员确诊寄生虫感染后,其他成员应同步检查并预防性用药。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更易发生严重寄生虫感染。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腹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筛查,必要时联合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接触土壤或动物后需用抗菌洗手液彻底清洁。

预防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水产充分煮熟,蔬菜水果彻底清洗。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藏匿虫卵。家庭成员确诊感染后需对马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出现反复肛门瘙痒、粪便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寄生虫筛查,避免盲目使用驱虫药物。饲养宠物者应每季度进行宠物驱虫,处理排泄物后及时洗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便时有鲜血流出

大便时有鲜血流出可能与痔疮、肛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粪便摩擦可能导致痔核表面破损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可能伴随肛门瘙痒、疼痛或异物感。轻度痔疮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缓解,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太宁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若反复出血或脱垂严重需考虑胶圈套扎或手术切除。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多因便秘时干硬粪便划伤所致。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伴少量鲜红色出血,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急性期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慢性肛裂需采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顽固性裂口可能需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黏膜隆起性病变,表面血管破裂可导致无痛性便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并切除。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在肠镜下用活检钳摘除,较大息肉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随访,日常需减少红肉摄入,补充叶酸和钙剂。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常见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诊断需结合肠镜和病理检查,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剂控制炎症,重症需使用泼尼松片或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缓解期需维持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和辛辣刺激食物。

5、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便血,后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贫血、消瘦等症状。左半结肠癌多呈鲜红色血便,右半结肠癌常为暗红色血便伴黑便。确诊需依赖肠镜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早期病例可行腹腔镜根治术,进展期需结合放化疗。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5岁开始肠镜监测。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便血期间忌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记录出血频率和伴随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表现或出血持续3天未缓解,须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