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长时间睡眠仍困倦,可能是这些原因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长时间睡眠仍困倦,可能是这些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楠
张楠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长时间睡眠后仍感到困倦,常见原因包括睡眠质量问题、身体疾病、心理因素等。改善这一问题需首先明确病因,如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必要时求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1、睡眠质量不佳
即使表面上睡了足够的时间,但如果睡眠质量不高,多数人仍会感到疲倦。这可能与睡眠结构紊乱有关,例如深度睡眠时间不足、频繁觉醒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常见因素包括精神压力、环境噪音、睡眠姿势不当等。改善方法: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比如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睡前避免摄取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
2、潜在疾病因素
一些健康问题也可能是长时间睡眠后仍困倦的根本原因。例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期间呼吸短暂停止,会导致夜间反复觉醒,白天困倦。可以通过佩戴持续正压通气CPAP装置来缓解。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引起代谢紊乱、疲倦无力。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并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
缺铁性贫血:铁元素缺乏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引发持续疲劳感。治疗上可通过铁剂补充或调整饮食摄取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菠菜等。
3、心理因素和情绪问题
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睡眠恢复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即使长时间睡眠仍感疲倦的情况。这些问题通常伴随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或集中力减退。缓解方法包括: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改善情绪。
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改善情绪和睡眠障碍表现效果显著。
长时间睡眠后仍困倦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需要从睡眠质量、疾病因素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进行排查。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情况仍未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补气血还是排湿气中医角度看先后顺序

补气血与排湿气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判断,通常遵循“先祛湿后补气”的原则。湿气重时,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导致身体不适;而湿气去除后,气血补养效果更佳。湿气重表现为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气血不足则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湿气重者优先祛湿,气血虚者则直接补气血。 1、湿气重:湿气重时,体内水湿滞留,影响气血运行,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祛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中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等,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2、气血虚:气血不足时,身体虚弱,直接补气血有助于恢复元气。饮食上可选用红枣、桂圆、黄芪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等,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 3、湿气与气血并重:若湿气与气血不足并存,需先祛湿再补气血。祛湿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法,补气血则结合食疗和中药调理。艾灸常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拔罐则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 4、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湿热体质者需先清热利湿,再补气血;寒湿体质者则需温阳化湿,再补气血。湿热体质可选用茵陈蒿汤,寒湿体质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5、生活调理:无论祛湿还是补气血,均需结合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同时搭配补气血的红枣、枸杞、黑芝麻。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湿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有助于湿气排出和气血充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