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需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安排,按时接种可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疫苗接种时间通常分为出生后、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等阶段。
1、出生后: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第一剂,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卡介苗也在出生后接种,预防结核病。
2、1月龄:1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第二剂,确保乙肝免疫效果。此时需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接种后不良反应,如发热或局部红肿。
3、2月龄:2月龄开始接种脊灰疫苗第一剂,预防脊髓灰质炎。同时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剂,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4、3月龄:3月龄时接种脊灰疫苗第二剂,加强免疫效果。百白破疫苗第二剂也在此阶段接种,确保对三种疾病的防护。
5、4月龄:4月龄接种脊灰疫苗第三剂,完成脊灰疫苗的基础免疫。百白破疫苗第三剂同时接种,进一步巩固免疫效果。
6、6月龄:6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第三剂,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此时还可接种A群流脑疫苗第一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8月龄: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第一剂,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乙脑疫苗第一剂也在此阶段接种,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8、12月龄:12月龄时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甲肝疫苗第一剂也在此阶段接种,预防甲型肝炎。
9、18月龄:1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第二剂,加强免疫效果。百白破疫苗第四剂也在此阶段接种,确保长期防护。
10、24月龄:24月龄时接种甲肝疫苗第二剂,完成甲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此时还可接种A+C群流脑疫苗,预防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感染。
宝宝疫苗接种后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处理。接种期间保持宝宝饮食均衡,多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促进宝宝身体发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怀孕七个月胎位横位怎么办

怀孕七个月胎位横位可通过膝胸卧位、艾灸至阴穴、外倒转术等方式调整。胎位横位可能与羊水过多、子宫畸形、胎盘位置异常等因素有关。 1、膝胸卧位:孕妇可采取膝胸卧位姿势,每天坚持2-3次,每次15-20分钟。这种姿势利用重力作用,有助于胎儿在子宫内旋转,调整至正常胎位。膝胸卧位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迫腹部,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2、艾灸至阴穴:艾灸至阴穴是一种传统中医方法,可刺激穴位,促进子宫收缩和胎儿活动。每天艾灸1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艾灸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孕妇若有发热或感染症状不宜进行。 3、外倒转术:外倒转术是一种医疗干预手段,由专业医生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医生通过手法在孕妇腹部施加压力,帮助胎儿旋转至头位。外倒转术需在孕36周后进行,操作前需评估胎儿状况和孕妇身体条件,存在一定风险,需谨慎选择。 4、羊水过多:羊水过多可能导致胎儿活动空间增大,增加胎位异常的风险。可通过控制饮水量、低盐饮食等方式调节羊水量,必要时需进行羊水穿刺引流。羊水过多可能与妊娠糖尿病、胎儿畸形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5、子宫畸形: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可能限制胎儿活动,导致胎位异常。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子宫形态,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子宫畸形患者需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调整胎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操作。孕妇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胎儿活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和胎位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