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沙门氏菌感染属于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病例。
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常见于未煮熟的禽肉、蛋类及乳制品。
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腹泻、腹痛及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败血症。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生食,烹饪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安全标准。
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加强手部卫生和厨房清洁。
乙肝疫苗单次接种通常无法形成有效免疫保护,完整免疫程序需接种3针,接种效果受接种者年龄、免疫状态、疫苗剂量等因素影响。
标准乙肝疫苗接种需按0-1-6月方案完成3针,首针仅能刺激初始免疫应答,第二针强化抗体产生,第三针实现长期保护。
单针接种后约30%-50%人群可产生低滴度抗体,但抗体浓度通常低于10mIU/ml的有效保护阈值,无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透析患者等需增加剂量或频次,部分人群需在接种后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确认免疫效果。
若中断接种程序,无需重新开始,只需补种剩余剂次,两针间隔超过6个月仍可形成免疫记忆。
建议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抗体水平,日常需避免高危暴露行为,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复查抗体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