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跟支原体肺炎患者住同一间病房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跟支原体肺炎患者住同一间病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与支原体肺炎患者同住病房存在感染风险,但通过规范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传播概率。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保持通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产生含病原体的飞沫。同病房期间,飞沫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至1-2米范围内,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也可能导致感染。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挡大部分飞沫,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病房应保持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患者保暖。接触患者前后需用流动水与肥皂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至干燥。

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婴幼儿感染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与患者同处密闭空间,必要时可要求调换病房。探视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在病房内饮食。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应单独清洗并煮沸消毒,分泌物污染的纸巾需密封处理。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高频接触表面每日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

支原体肺炎潜伏期约1-4周,同住期间出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干咳或胸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医疗机构对确诊患者会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至临床症状改善后3-7天。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出院后建议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3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结节怎样调理

肺结节可通过定期随访、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调理。肺结节可能与感染、炎症、结核、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定期随访

肺结节直径小于8毫米且无恶性特征时,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随访期间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若出现增长加速或边缘毛刺等恶性征象,需进一步检查。磨玻璃样结节可延长随访间隔至2年,实性结节需缩短随访周期。

2、调整饮食

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水果,优先选择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适量食用三文鱼、核桃等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烧烤、腌制品等可能含致癌物的食品。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

3、适度运动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监测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避免潜水、跳伞等可能造成气压骤变的运动,咳嗽剧烈时应暂停锻炼。

4、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节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结节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6-9个月。真菌感染可使用氟康唑胶囊,但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5、手术治疗

结节直径超过15毫米或随访中体积倍增时,可考虑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疑似恶性肿瘤需进行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决定手术范围。术后需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使用振动排痰仪辅助痰液排出。

肺结节患者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冬季注意保暖,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若出现咯血、持续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止咳药物掩盖病情。保持规律作息,夜间睡眠不少于7小时,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