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发热、胸痛、呼吸急促、乏力等症状。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咳痰、寒战、食欲下降等表现,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治疗。
肺炎患者咳嗽多为持续性干咳或伴有黄绿色痰液,因病原体刺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细菌性肺炎常见铁锈色痰,病毒性肺炎多为白色黏痰。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肺炎发热通常为38℃以上稽留热,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儿童可能出现热性惊厥,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可物理降温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同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炎症累及胸膜时会出现针刺样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支原体肺炎常见胸骨后疼痛,重症肺炎可能伴随呼吸困难。需通过胸部CT评估肺部实变范围,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酯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
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呼吸频率增快,婴幼儿可能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氧疗,重症需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家长发现孩子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钟应立即就医。
机体免疫反应消耗能量导致全身倦怠,可能伴随肌肉酸痛、头痛。病毒性肺炎常见明显乏力感,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肺炎患者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避免辛辣刺激。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变化。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时需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控制。康复后应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再感染。
比支气管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长期炎症刺激、血管阻塞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咳嗽加重、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
肺炎是肺部组织感染引起的炎症,比支气管炎更严重。肺炎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伴脓痰、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流受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比支气管炎更严重。该病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短、喘息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茶碱缓释片等药物。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的慢性疾病,比支气管炎更严重。该病可能与反复感染、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
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比支气管炎更严重。肺脓肿可能与厌氧菌感染、误吸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伴恶臭痰、胸痛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
肺栓塞是肺动脉被血栓阻塞的急症,比支气管炎更严重。肺栓塞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出现比支气管炎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日常应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病情稳定期可遵医嘱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