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手术后皮肤疼痛通常建议挂疼痛科或外科,可能与伤口愈合不良、神经损伤、局部感染、瘢痕增生、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1、疼痛科
疼痛科专门处理各类急慢性疼痛问题。手术后皮肤疼痛若伴随持续性刺痛、烧灼感或放射痛,可能与神经损伤或术后神经敏化有关。疼痛科医生会评估疼痛性质,通过神经阻滞、药物调控等方式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外科
外科主要负责术后伤口管理。若疼痛伴随红肿、渗液、发热,可能提示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外科医生会检查伤口情况,必要时进行清创处理或调整缝合方式。对于瘢痕增生导致的疼痛,可能建议使用硅酮凝胶或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改善瘢痕质地。
3、皮肤科
当疼痛伴随皮疹、瘙痒或皮肤脱屑时,需考虑接触性皮炎或药物过敏反应。皮肤科医生可通过斑贴试验或皮肤镜检查明确病因,并开具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调整术后用药方案。
4、康复科
术后长期皮肤疼痛影响活动功能时,康复科可提供物理治疗。通过超声波治疗、经皮电神经刺激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粘连性疼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5、心理科
部分患者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相关,表现为痛觉过敏或疼痛持续超过预期恢复期。心理科医生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必要时联合使用度洛西汀肠溶片等抗焦虑药物,帮助建立正向疼痛认知。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剧烈摩擦。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须立即复诊。日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带来的紧张情绪,但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