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新生儿两天未排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刺激肛门、药物干预等方式处理。排便延迟可能与喂养不足、胃肠功能未完善、胎便排出延迟、先天性巨结肠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母乳喂养需确保有效吸吮时间和频率,配方奶喂养需按比例冲调。家长需记录每日摄入量,若摄入不足可增加喂养次数。
2、腹部按摩:家长需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婴儿脐周,每次5分钟每日3次。按摩力度应轻柔,配合屈腿运动帮助肠蠕动。
3、肛门刺激:使用消毒棉签蘸取植物油轻柔刺激肛周。操作前家长需修剪指甲,动作须缓慢避免黏膜损伤。
4、药物干预:顽固性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或益生菌制剂。先天性巨结肠需小儿外科评估手术治疗。
家长需观察腹胀、呕吐等伴随症状,记录排便性状变化,母乳妈妈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包裹婴儿影响腹部活动。
小孩发烧后身上起红疹子可能与幼儿急疹、药物过敏、风疹、猩红热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消退后出现红色斑丘疹,可通过抗过敏治疗、对症护理等方式缓解。
1、幼儿急疹: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躯干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
2、药物过敏:退热药或抗生素使用后出现的过敏反应,皮疹多伴瘙痒。家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用温水擦拭皮肤,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片、西替利嗪滴剂。
3、风疹:风疹病毒感染导致,发热1-2天后出现淡红色疹点,伴耳后淋巴结肿大。家长需隔离患儿至皮疹消退,保持室内通风,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
4、猩红热: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后全身弥漫性红疹、杨梅舌。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家长可配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皮疹变化,避免穿着化纤衣物,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若出现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