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尿失禁好的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失禁好的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失禁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激素水平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漏尿、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膀胱刺激,控制液体摄入量可避免尿频。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能减轻腹压对膀胱的影响,肥胖者减重可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

2、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和尿道肌肉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4组。持续训练6-8周可见效,产后女性尤其适合此方法。

3、药物治疗

米拉贝隆缓释片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托特罗定片能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雌激素软膏适用于绝经后萎缩性尿道炎导致的尿失禁。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4、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辅助患者感知盆底肌收缩状态,电刺激疗法利用低频电流增强肌肉力量。这两种方法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率较高,通常需要10-15次治疗,每次间隔2-3天。

5、手术治疗

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用于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手术前需完善尿动力学检查,术后可能需留置导尿管1-3天,并发症包括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等。

建议患者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皮肤刺激。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加重腹压,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可减少夜尿。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发热时需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白内障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几种

白内障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穴位贴敷、食疗调理、气功导引等五种。白内障属中医“圆翳内障”范畴,多与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有关,需结合个体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根据证型选用补益肝肾的杞菊地黄丸、健脾益气的补中益气汤或活血明目的桃红四物汤等方剂。肝肾阴虚者常见视物模糊伴头晕耳鸣,可用熟地黄、山茱萸等药材;脾虚气弱者多伴神疲乏力,可加黄芪、白术等。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调整组方,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睛明、攒竹、太阳等眼周穴位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等远端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改善眼部气血循环。肝俞、肾俞等背俞穴可调节脏腑功能,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周治疗2-3次。初期白内障可能出现畏光、视物重影时介入效果较佳。

3、穴位贴敷

将麝香、冰片等活血通络药物制成膏剂贴敷于太阳穴或耳垂,通过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此法适用于不宜针刺的老年患者,可缓解眼干涩、胀痛等伴随症状,但皮肤过敏者禁用。需注意药物配伍避免刺激性过强。

4、食疗调理

日常可食用枸杞菊花茶、决明子粥等清肝明目之品,搭配蓝莓、胡萝卜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脾胃虚弱者宜用山药莲子羹,气血不足者可加入红枣、龙眼肉。食疗需长期坚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损伤阴血。

5、气功导引

通过八段锦“攒拳怒目”或眼保健操等舒缓运动调节气血运行。每日晨起可闭目运睛,配合呼吸吐纳改善睫状肌调节功能。此法适合早中期患者,需避免过度用眼疲劳。

中医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视力,应及时评估手术指征。日常需避免强光刺激,控制用眼时间,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建议每3-6个月复查眼底,配合西医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