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幼儿被异物卡喉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压胸法、催吐法、喉镜取出术、气管切开术等方式处理。异物卡喉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玩具误吞、口腔发育不全、喉部肌肉协调性差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1岁以上幼儿。施救者从背后环抱幼儿,一手握拳抵住其上腹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方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需保持幼儿头部低于胸部,避免异物二次滑落。该方法对坚果、糖果等固体异物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冲击力度以防肋骨骨折。
2、拍背压胸法
针对1岁以下婴儿的首选方法。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骨中间区域5次,再翻转婴儿用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交替重复直至异物排出。该方法通过震动和压力改变异物位置,尤其对液态异物如奶块更有效,操作时需固定婴儿颈部避免颈椎损伤。
3、催吐法
适用于卡喉时间短且异物未完全阻塞气道的清醒幼儿。可用手指刺激舌根或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射,促使异物随胃内容物排出。但若异物为尖锐物品或腐蚀性物质时禁用,避免造成食道二次损伤。催吐后需观察幼儿是否出现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等缺氧表现。
4、喉镜取出术
需由急诊医生在喉镜直视下操作,使用异物钳取出卡在声门或会厌部位的异物。适用于无法自行排出的金属纽扣、塑料零件等硬质异物,术前需局部麻醉减轻幼儿痛苦。该操作可能引起喉头水肿,术后需密切监测呼吸状况,必要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
5、气管切开术
当异物完全阻塞气道导致窒息时,需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该手术能快速解除呼吸困难,但术后可能并发皮下气肿、纵隔感染等,需使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并定期更换气管套管保持气道通畅。
预防幼儿异物卡喉需将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切碎,避免在哭闹或跑动时进食。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定期检查小零件牢固度。家长应学习婴幼儿急救技能,家中常备儿童专用吸痰器。若幼儿出现无法发声、嘴唇发绀等完全梗阻表现,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实施急救措施。日常可通过吹泡泡游戏锻炼幼儿的呼吸控制能力,降低异物吸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