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切口疝可通过佩戴腹带、药物治疗、腹腔镜修补术、开放修补术、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切口疝通常由切口愈合不良、腹压增高、感染、营养不良、缝合技术不当等原因引起。
1、佩戴腹带
腹带能通过外部压力暂时稳定疝囊,减轻腹部不适。选择医用弹性腹带需覆盖疝环周围5厘米以上区域,每日佩戴不超过12小时。腹压增高时需立即平卧调整腹带位置,避免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哺乳期女性需选择专用哺乳腹带,防止乳房受压影响泌乳。
2、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镇咳,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存在切口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配合康复新液外敷促进创面愈合。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警惕掩盖病情进展。
3、腹腔镜修补术
适用于疝环直径小于5厘米的初发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进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建立3个5-10毫米穿刺孔,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2毫米汞柱以下。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补片与组织完全融合需要3个月,期间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
4、开放修补术
针对巨大切口疝或复发疝采用开放手术,需切除原手术瘢痕组织。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进行 Sublay 法修补,逐层缝合腹直肌前后鞘。术后需留置引流管3-5天,使用弹力腹带固定6个月以上。合并糖尿病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8毫摩尔每升以下再手术。
5、术后护理
术后6周内保持半卧位休息,使用记忆棉腰垫支撑腰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每日补充60克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拆线后开始腹式呼吸训练,每周3次每次15分钟。3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补片位置。
切口疝患者应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预防便秘。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少腹压,咳嗽时用手按压疝环部位。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腹部CT,观察补片有无皱缩或移位。从事体力劳动者需调岗至轻工作6个月,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