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医学解释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医学解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汪晨
汪晨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肠道内正常微生物的种类及比例失衡,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改变或疾病引起,表现为腹泻、腹胀、免疫力下降等。针对这种情况,调整饮食、使用益生菌、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是常见处理方式。
1、遗传与生理因素
遗传在肠道菌群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某些人群天生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年龄也会影响菌群结构,婴幼儿和老年人菌群种类较少,抗压力弱,更容易出现失调状况。为了维持菌群稳定,建议从母乳喂养阶段开始特别关注肠道健康,并在老年阶段增加膳食纤维和益生元的摄入。
2、饮食和环境因素
高脂肪、高糖分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长期摄入加工食品、滥用抗生素会不可逆地破坏有益菌群。饮用受污染的水、旅居不洁环境也可能导致菌群异常。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小米、绿叶蔬菜,同时保证足量饮水,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3、疾病与病理因素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糖尿病、慢性应激等均会影响肠道菌群动态平衡。部分人还会因胃肠道手术后菌群紊乱。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特定药物如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或乳酸菌制剂、消除肠道病菌的抗生素,甚至开具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案。
4、针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建议
益生菌补充:选用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益生菌产品,可通过改善菌群种类和比例发挥作用。
膳食调整:多摄入发酵食品如酸奶、纳豆和含益生元食物如洋葱、大蒜,这些有助于促进有益菌生长。
药物治疗:严重情况下,需寻求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如有感染问题,可能需要选择强化抗菌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症不仅与消化系统健康密切相关,还影响全身免疫功能及内分泌调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规范使用药物和增加益生菌摄入,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同时,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确诊是否为更严重的肠道疾病。科学关注肠道健康是整体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

肝硬化腹水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节、运动疗法等方式治疗。肝硬化腹水通常由肝炎、酒精性肝病、门静脉高压、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与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有关,常用药物包括茵陈蒿汤、五苓散、实脾饮等。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型腹水;五苓散可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腹水;实脾饮则用于脾肾阳虚型腹水。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剂。 2、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肝脾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足三里可健脾益气,阴陵泉有助于利水消肿,三阴交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太冲疏肝理气。针灸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每周2-3次,连续治疗4-6周。 3、推拿按摩:推拿通过手法按摩腹部和背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肝脾功能。常用手法包括揉腹、推脾经、按肝俞等。揉腹可促进肠道蠕动,推脾经有助于健脾化湿,按肝俞疏肝理气。推拿治疗需在专业推拿师指导下进行,每次30分钟,每周2-3次。 4、饮食调节:肝硬化腹水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调味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修复肝细胞。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5、运动疗法: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身体状况。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和八段锦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避免过度劳累。 肝硬化腹水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需结合西医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腹水情况,监测病情变化。饮食上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运动方面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