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孕吐时漏尿可能与盆底肌松弛、腹压增加、激素水平变化、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因素有关。孕吐时漏尿通常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尿急、尿频等症状。可通过盆底肌锻炼、调整饮食、控制饮水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对盆底肌的压力增加,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盆底肌松弛会使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在孕吐时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漏尿。建议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凯格尔运动,帮助增强盆底肌力量。避免提重物或长时间站立,减少对盆底肌的额外压力。
2、腹压增加
孕吐时剧烈的呕吐动作会使腹压骤然升高,对膀胱产生较大压力。如果孕妇本身存在盆底肌功能减弱的情况,腹压增加更容易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建议孕妇呕吐时采取坐姿,用手轻轻按压下腹部,减少腹压对膀胱的冲击。少量多次进食,避免空腹引发剧烈呕吐。
3、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尿道黏膜变薄,尿道括约肌张力降低。同时松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骨盆韧带松弛,这些变化都可能增加漏尿的概率。这种情况多为暂时性,产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症状会逐渐改善。孕期可使用护垫应对偶尔的漏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泌尿系统感染
孕期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咳嗽或呕吐会引发漏尿。泌尿系统感染通常伴有尿液浑浊、下腹不适等表现。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同时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5、膀胱过度活动症
部分孕妇可能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尿急、尿频,严重时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孕吐时的腹压增加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就医评估,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索利那新片、托特罗定缓释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控制膀胱过度活动,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孕吐时漏尿的孕妇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护垫或内裤,避免泌尿系统感染。日常可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控尿能力。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压迫腹部。控制饮水量,尤其是睡前减少液体摄入。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如果漏尿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严重泌尿系统疾病。产后42天复查时应特别关注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专业盆底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