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小肠疝气通常不算大手术,多数情况下属于中小型手术。小肠疝气一般是指腹股沟疝,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开放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两种。
传统开放疝修补术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切开皮肤,将突出的肠管推回腹腔,再用补片加强腹壁薄弱处。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通常为1-3天。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在腹部打几个小孔,通过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通常为1-2天。两种手术方式都比较成熟,手术时间一般在30-90分钟。术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1-3个月,防止复发。
少数复杂疝气可能需要较大手术,如巨大疝、复发疝或合并肠坏死等情况。这类手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期也更长。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小肠疝气患者通过常规手术即可治愈。
术后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上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适当活动有助于恢复,但要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如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孩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接受全身麻醉,但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和麻醉安全性。全身麻醉通常用于需长时间保持不动或侵入性操作的手术。
儿童接受全身麻醉前需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过敏史、体重及发育状况等指标。麻醉医生会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适宜的药物组合,如七氟烷吸入诱导配合丙泊酚静脉维持,并全程监测生命体征。现代麻醉技术已显著降低并发症概率,短暂性恶心呕吐或苏醒期躁动较常见,严重呼吸抑制或神经系统损伤极罕见。3岁以上儿童若无基础疾病,麻醉耐受性与成人相近。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畸形的患儿需特殊谨慎。2岁以下婴幼儿反复或长时间麻醉可能影响神经发育,非紧急手术可考虑延迟至3岁后。某些遗传代谢病如恶性高热易感体质患儿须避免特定麻醉药物。门诊小手术可选用短效麻醉剂,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进食活动。
家长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用药史和既往麻醉反应,术前6小时严格禁食。术后注意观察孩子意识状态和进食情况,出现持续呕吐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选择配备儿科麻醉团队的医疗机构,能更好保障麻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