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术后体温过低怎么办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术后体温过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术后体温过低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加强保暖措施、补充热量、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加温设备等方式处理。术后体温过低通常由麻醉影响、手术失血、环境温度低、代谢率下降、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环境温度

将病房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冷风直吹。使用空调或暖气时需保持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对清醒患者可询问体感温度,及时调整被褥厚度。新生儿或老年患者需适当提高室温,必要时使用辐射式保温台。

2、加强保暖措施

使用加温毯覆盖躯干,四肢用棉套包裹。输注液体需经加温仪预热至37摄氏度,冲洗液也应适当加温。更换敷料或检查时尽量减少暴露面积,操作后立即恢复保暖状态。对于寒战明显的患者,可加盖太空毯减少热量散失。

3、补充热量

清醒患者可饮用温热的糖盐水或营养液,每次50-100毫升,间隔1-2小时补充。静脉营养液中可添加葡萄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摄氏度。禁止快速大量摄入冷饮,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4、监测生命体征

每15-30分钟测量肛温或耳温,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记录尿量及颜色,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时需警惕低血容量。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出现血压下降伴皮肤花斑需立即处理。体温低于35摄氏度时应启动低体温应急预案。

5、使用加温设备

严重低体温需采用加温呼吸机供氧,体外循环加温系统适用于核心温度低于33摄氏度者。体腔灌洗加温可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水温控制在40-42摄氏度。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烫伤,加温过程中需复查凝血功能。

术后24小时内需持续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可适当抬高床头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时检查皮肤温度。饮食宜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温软食物,分次少量进食。若体温持续低于36摄氏度超过3小时或出现意识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疗团队处理。恢复期患者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膜炎吃东西会痛吗?

腹膜炎患者在进食时通常会出现腹痛症状。腹膜炎是腹膜因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进食可能因胃肠蠕动刺激腹膜而加重疼痛。

腹膜炎患者进食后疼痛主要与炎症刺激腹膜有关。腹膜富含神经末梢,炎症状态下对机械牵拉和化学刺激极为敏感。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发胃肠蠕动,牵拉发炎的腹膜导致疼痛加剧,尤其是高纤维、高脂肪食物需要更强烈消化活动。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腹胀、恶心等症状,疼痛多集中在炎症区域,如全腹弥漫性疼痛提示弥漫性腹膜炎,右下腹痛常见于阑尾炎继发腹膜炎。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局部腹膜炎多为钝痛,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刀割样剧痛。

少数情况下,局限性腹膜炎或慢性腹膜炎患者进食时疼痛可能不明显。这类患者腹膜炎症反应较轻,或已形成局部粘连限制腹膜移动,进食对腹膜的刺激较小。但需注意,疼痛减轻不代表病情好转,若存在持续低热、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仍需警惕。某些特殊类型如结核性腹膜炎,腹痛可能呈间歇性,与炎症活动期相关而非直接由进食诱发。

腹膜炎患者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建议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进食后保持半卧位减少腹膜牵拉。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日常需监测体温和腹部体征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