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外碎石和胆囊切除术。
1. 右上腹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绞痛或胀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布洛芬、曲马多等药物缓解。
2. 恶心呕吐:多伴随腹痛出现,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昂丹司琼等止吐药物。
3. 发热黄疸:提示可能合并胆道感染或梗阻,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曲松、甲硝唑、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控制感染和胆汁淤积。
4. 治疗方法:无症状胆结石可观察随访;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反复发作或并发症患者建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取石。
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规律进食,控制体重,急性发作期应立即禁食并就医。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避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
肝功能检查前喝水可能影响部分指标准确性,主要干扰因素包括血液稀释、胆囊收缩素分泌、肾脏代谢负荷及胃液分泌变化。
1、血液稀释大量饮水可能导致血液暂时性稀释,影响转氨酶、胆红素等浓度依赖型指标的检测值,建议检查前2小时避免过量饮水。
2、胆囊收缩水摄入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可能引起胆汁排出,间接影响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肝胆相关指标,空腹状态更利于评估真实水平。
3、肾脏负荷水分增加会加速肾脏代谢,可能改变尿素氮、肌酐等与肝脏代谢相关的次级指标,肾功能异常者需特别注意饮水控制。
4、胃液干扰饮水可能刺激胃酸分泌,改变消化系统状态,对肝脏合成功能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产生潜在影响。
肝功能检查前应保持8-12小时空腹状态,少量润喉用水不超过200毫升,检查完成后及时补充水分维持正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