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激素六项中的孕酮正常值在不同生理阶段存在差异,非孕期女性卵泡期为0.2-1.5纳克/毫升,黄体期为1.7-27纳克/毫升,绝经后低于0.1纳克/毫升;妊娠早期为11-44纳克/毫升,中晚期可达48-300纳克/毫升。
孕酮是卵巢黄体和胎盘分泌的重要激素,其水平随月经周期和妊娠状态动态变化。卵泡期孕酮由肾上腺少量分泌,排卵后黄体形成使数值显著升高,若未受孕则黄体萎缩导致孕酮回落。妊娠期胎盘逐渐替代黄体功能,孕酮水平随孕周递增以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性。检测时需结合采血时间判断,黄体期检测可评估黄体功能,妊娠期监测有助于判断胚胎发育状况。部分实验室可能采用纳摩尔/升为单位,1纳克/毫升约等于3.18纳摩尔/升。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解读报告,避免自行比对数值。日常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激素平衡,若出现月经紊乱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备孕女性可通过基础体温监测辅助判断黄体功能,但确诊需依赖血清检测。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部分药物可能干扰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
宝宝吞下樱桃核可能引起消化道梗阻或误吸风险,但多数情况下可随粪便排出。樱桃核表面光滑且体积较小,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需警惕少数情况下卡顿在消化道狭窄部位或进入气管。
樱桃核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后,在胃肠蠕动作用下多数能顺利通过。婴幼儿肠道相对柔软,核体较小的樱桃核一般不会划伤黏膜,1-3天内可随大便自然排出。此过程中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哭闹拒食、呕吐或排便异常即可。若核体卡在食管或幽门部位,可能引发吞咽困难、流涎增多等症状,此时需通过胃镜取出。樱桃核若意外滑入气管则更危险,可能突发呛咳、面色青紫等窒息表现,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
樱桃核含微量氰苷类物质,但完整吞服时基本不会被分解吸收。只有当核体被咬碎且大量摄入时,才可能释放微量氢氰酸。单次误吞1-2颗完整樱桃核无须担心中毒风险,但若同时摄入10颗以上被咬碎的核仁,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轻微中毒症状,此时需就医进行催吐或活性炭处理。
建议家长将樱桃去核后再给婴幼儿食用,进食时避免跑跳嬉戏。误吞后48小时内注意检查粪便是否排出异物,期间出现呕吐物带血、腹胀拒按或呼吸异常时需急诊处理。日常可训练宝宝吐出果核的习惯,选择去核工具处理带核水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