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咽痛、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症状按发展顺序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1、早期表现
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不适。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断。早期症状通常持续1-3天,随后可能进入无症状期或直接进展为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2、进展期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可能出现颈背部强直、肢体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这一阶段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2-10天,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瘫痪前期
在瘫痪出现前,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感觉过敏、肌肉疼痛加重等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嗜睡。这一阶段是疾病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干预可能减轻后续神经损伤。瘫痪通常突然发生,多在发热后2-5天内出现。
4、瘫痪期表现
瘫痪是小儿麻痹症最严重的症状,多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感觉通常不受影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瘫痪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5、恢复期与后遗症
急性期过后,部分患儿瘫痪肌肉可能逐渐恢复功能,恢复过程可持续2年。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永久性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后遗症。长期后遗症包括关节挛缩、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等。部分患者在患病数十年后可能出现进行性肌无力,称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患病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合理营养支持。康复期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减少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