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小儿毒血症属于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毒血症是病原体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小儿毒血症早期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可能出现花斑纹或瘀点。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若未及时干预,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进展往往更快更重。
少数轻症患儿经及时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重症患儿即使经过积极救治仍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风险更高。部分特殊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毒血症治疗难度更大。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拒食、嗜睡、皮肤发花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医。治疗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包括静脉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万古霉素)、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措施。恢复期需保证营养支持,定期随访评估器官功能。
乳腺穿刺结果为少许纤维脂肪组织通常属于良性表现,可能与乳腺增生、脂肪瘤等因素有关。纤维脂肪组织是乳腺的正常组成成分,穿刺结果未发现异常细胞或病变组织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感。日常可通过穿戴舒适内衣、减少咖啡因摄入缓解症状。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理。建议定期复查乳腺超声,监测变化。
2、脂肪瘤
脂肪瘤是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触诊质地柔软、活动度好。体积较小且无症状时无须处理,增长较快或影响外观时可考虑脂肪瘤切除术。避免反复揉搓刺激肿块,观察是否出现压痛、皮肤发红等异常表现。
3、正常生理结构
乳腺本身含有大量脂肪组织以维持形态,穿刺获取少量纤维脂肪组织可能仅反映穿刺部位特性。这种情况与哺乳期腺体退化、体重波动导致的脂肪分布变化有关,无须干预。保持规律乳房自检,发现新发硬块及时就诊。
4、取样误差
穿刺过程中可能因病灶较小或定位偏差,仅采集到周边正常组织。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若超声或钼靶提示可疑病灶,可考虑重复穿刺或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明确诊断。
5、术后改变
既往接受过乳房手术者,局部可能形成纤维脂肪修复组织。此类情况需对比术前影像资料,排除肿瘤复发可能。术后瘢痕组织通常质地较硬,但边界清晰无血流信号,可通过MRI进一步鉴别。
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及高脂饮食,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筛查,有家族史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若穿刺区域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