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肠病做什么检查确诊的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病做什么检查确诊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病可通过肠镜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腹部CT检查、血液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肠病可能与感染、炎症、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1、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病的金标准,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肠镜检查可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肠癌等疾病。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检查过程中可能需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肠镜检查适用于长期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患者。

2、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有助于诊断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粪便隐血试验可筛查消化道出血,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粪便检查无创、简便,适合作为肠病的初步筛查手段。

3、腹部CT检查

腹部CT检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肠梗阻、腹腔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对诊断肠肿瘤、肠梗阻等有重要价值。CT检查无需肠道准备,检查时间短,适用于急腹症患者。增强CT能更好显示病变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4、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肿瘤标志物等。血常规可反映感染或贫血情况,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提示炎症活动。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异常可能提示肠道肿瘤。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肠病的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5、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病性质的关键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变化。活检可明确炎症性肠病的类型,鉴别肠癌的病理分级。活检通常在肠镜检查中进行,取可疑病变组织送检。病理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决定性作用。

确诊肠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应重视肠癌筛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驱虫药后多久排虫

吃驱虫药后排虫时间一般为1-3天,具体时间与药物种类、寄生虫类型及个体差异有关。

驱虫药进入人体后,通常需要数小时至一天发挥作用。药物会麻痹或杀死肠道内的寄生虫,使其脱离肠壁。对于蛔虫、钩虫等常见肠道寄生虫,虫体多在服药后24小时内随粪便排出,部分患者可能在第二天或第三天观察到排虫现象。若感染绦虫等体积较大的寄生虫,虫体分解排出时间可能延长至3天左右。排虫时可能见到完整虫体或片段,颜色多为白色或淡黄色,部分药物会导致虫体溶解而难以肉眼观察。服药后建议观察3天内的排便情况,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影响药效吸收。未发现虫体排出不代表治疗无效,部分药物可能使虫体分解或需多次用药才能彻底清除。

建议用药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消毒衣物床品,防止重复感染。若超过一周仍有腹痛、肛门瘙痒等症状,或发现持续排虫,需就医复查。儿童用药后家长应协助观察排便情况,避免直接接触虫体。驱虫期间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但需与驱虫药间隔2小时服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