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产后23天恶露又变成血性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感染等因素有关。恶露变化通常经历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三个阶段。
1. 正常复旧:产后子宫收缩逐渐恢复,血性恶露可能反复出现,尤其在活动过多或哺乳时,通常出血量少且无其他不适。
2. 子宫复旧不良:可能与产后过度劳累、膀胱充盈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恶露持续时间延长或反复出血,需加强休息并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缩宫素鼻喷雾剂等药物。
3. 胎盘胎膜残留:分娩时胎盘胎膜未完全排出可能导致恶露异常,常伴随腹痛或发热,需超声检查确认后行清宫术或服用米非司酮片促进残留组织排出。
4. 感染:产褥期感染可引起恶露异味、发热等症状,可能与卫生护理不当有关,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
建议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随发热、腹痛需及时就医复查超声及血常规。
判断奶水是否足够宝宝吃可通过观察排尿次数、体重增长、哺乳表现及精神状态等指标综合评估。
1、排尿次数每日排尿6次以上且尿液颜色清亮,提示奶量充足;若尿量少且色深,可能摄入不足。
2、体重增长新生儿每周增重150克以上为正常,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持续低增长需警惕喂养不足。
3、哺乳表现宝宝有效吸吮后主动松开乳头,表情满足且睡眠安稳,通常说明奶水充足;若频繁哭闹寻乳需关注。
4、精神状态清醒时眼睛明亮、反应灵敏是营养充足的表现,长期嗜睡或烦躁可能提示饥饿。
建议家长记录哺乳时长与间隔,搭配生长监测,必要时咨询母乳喂养门诊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