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化验肝功能主要检查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是否正常。
1、转氨酶检测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谷丙转氨酶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谷草转氨酶升高可能与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有关。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疾病会导致转氨酶异常升高。
2、胆红素检测
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溶血性疾病、胆道梗阻或肝炎等疾病。新生儿黄疸、胆结石、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3、蛋白质检测
白蛋白和球蛋白检测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降低可能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疾病,球蛋白升高可能与慢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长期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和球蛋白升高的比例倒置现象。
4、碱性磷酸酶检测
碱性磷酸酶主要反映胆道系统功能,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胆汁淤积等疾病。儿童生长发育期或妊娠期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等疾病会导致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
5、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提示严重肝病或维生素K缺乏。肝硬化晚期、急性肝衰竭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倾向。
肝功能检查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检查前一天不要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控制酒精摄入,合理用药以保护肝脏健康。
肝硬化是否严重需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判断,早期肝硬化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能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引起,需长期监测肝功能并遵医嘱治疗。
早期肝硬化患者可能仅有轻度乏力或食欲减退,肝脏代偿功能尚存,此时积极抗纤维化治疗如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等药物,配合戒酒、低脂饮食等措施,病情可趋于稳定。部分患者通过病因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抗乙肝病毒、戒断酒精等措施,甚至能逆转部分纤维化。
进展至失代偿期时,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发皮下瘀斑,白蛋白合成不足产生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和扑翼样震颤,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和血肌酐升高。此时需输注人血白蛋白、使用呋塞米片利尿,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肝硬化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避免高蛋白饮食诱发肝性脑病,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加重。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肝弹性检测和血氨水平,出现呕血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者不可擅自停药,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血糖以减少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