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甲状腺全切术后是否需碘131治疗主要取决于术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复发风险,常见影响因素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风险及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
1. 残留组织清除碘131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降低局部复发概率。适用于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的微小病灶或甲状腺床残留,需结合术后超声及碘扫描评估。
2. 淋巴结转移若病理提示中央区或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碘131可辅助消灭潜在转移灶。治疗前需通过颈部CT及增强MRI明确转移范围。
3. 远处转移风险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肺/骨转移高危患者,碘131能定向杀伤转移灶。需根据术后全身碘扫描及PET-CT结果制定治疗剂量。
4. 甲状腺球蛋白监测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持续升高或刺激后升高,提示可能存在隐匿病灶,此时碘131兼具诊断与治疗作用。需动态监测球蛋白变化趋势。
术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及球蛋白指标,低碘饮食准备期间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治疗前后需严格隔离防护。
糖尿病血糖值正常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实际控制目标需结合个体差异、病程阶段、并发症情况等因素调整。
1、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理想控制目标为4.4-7.0mmol/L,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8-10mmol/L。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建议控制在≤10mmol/L,年轻患者或妊娠期糖尿病应更严格控制在≤8.5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多数患者目标值为<7%,年轻患者可设定<6.5%,高龄患者可放宽至<8%。
4、随机血糖非空腹时段随机血糖应维持在4-10mmol/L,低于3.9mmol/L需警惕低血糖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