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儿童夏季感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病毒感染、空调受凉、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
2、补充水分家长需少量多次给予温开水、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防止脱水。可适量饮用苹果汁补充电解质,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胃肠负担。
3、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合并流涕可配合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
4、及时就医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出现抽搐或精神萎靡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诊。血常规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必要时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患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进食小米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重复穿脱衣物导致受凉。
小儿肥胖症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父母肥胖可能增加孩子肥胖概率,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体重,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必要时咨询遗传代谢科医生。
2、不良饮食习惯: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导致能量过剩,家长需减少快餐供应,增加蔬菜水果比例,建立规律三餐制度。
3、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使热量消耗不足,建议家长每天带孩子进行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至少60分钟。
4、内分泌失调:可能与下丘脑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过快、皮肤紫纹等症状,需在儿科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奥利司他等药物。
建议家长记录孩子每日饮食运动情况,避免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定期到儿童保健科进行生长发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