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小肠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肠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小肠瘘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营养不良、皮肤刺激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有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小肠瘘是指肠内容物通过异常通道漏出至其他器官或体表,可能由创伤、手术并发症、炎症性肠病等因素引起。

1、腹痛

腹痛是小肠瘘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瘘管形成区域。腹痛可能与肠内容物外漏刺激周围组织有关,也可能因感染或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可能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感染引起的腹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炎症性肠病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病情。

2、发热

发热多由瘘管继发感染引起,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源常为肠内容物中的细菌侵入腹腔或血流。治疗需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同时需监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必要时进行引流处理。

3、营养不良

长期肠瘘会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肠内容物外漏使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电解质紊乱也较常见。治疗需通过肠外营养补充热量和蛋白质,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可配合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营养制剂,定期监测营养指标。

4、皮肤刺激

外瘘患者瘘口周围皮肤常出现红肿、糜烂、溃疡等刺激症状,因肠液腐蚀皮肤所致。护理需及时清理漏出液,使用氧化锌软膏、皮肤保护膜等隔离刺激。严重皮炎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保持瘘口清洁干燥是关键预防措施。

5、感染性休克

严重小肠瘘可能引发脓毒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急症状。多由大量细菌及毒素入血导致,需立即抢救。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必要时行手术清除感染灶。

小肠瘘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宜选择低渣、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注意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定期更换敷料。监测体温、引流液性状等变化,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评估瘘管愈合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套叠一般住院要住几天

肠套叠的住院时间通常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恢复情况而定,一般需要3-7天。轻度肠套叠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住院时间较短;若需手术治疗,则住院时间可能延长至一周或更久。具体住院时间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决定。 1、轻度病例:轻度肠套叠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可通过空气灌肠或生理盐水灌肠等非手术治疗缓解。住院时间一般为3-5天,治疗后需观察患儿恢复情况,确保无复发迹象。 2、手术治疗:若肠套叠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住院5-7天,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 3、术后护理:术后需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术后初期需禁食,逐步恢复流质饮食,确保肠道功能正常恢复。 4、并发症处理:肠套叠可能引发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若出现此类情况,住院时间可能延长,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及进一步手术干预。 5、恢复期观察: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观察患儿饮食、排便情况,确保无复发。家长需注意患儿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喂养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肠套叠的治疗及恢复期间,家长需注意患儿的饮食调理,避免高纤维、高脂肪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适当活动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患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