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口腔颌面部肿瘤可能由长期吸烟饮酒、不良口腔卫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放射线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
1、吸烟饮酒:烟草和酒精中的致癌物质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患者需彻底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口腔癌筛查。
2、口腔卫生:龋齿残根或不良修复体长期机械刺激黏膜,可能诱发癌变。应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
3、HPV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口咽癌密切相关。表现为咽部异物感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进行病毒检测和免疫治疗。
4、放射暴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可能诱发放射性骨肉瘤,典型症状为颌骨膨隆伴麻木。需通过活检确诊后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疗。
日常需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避免进食过烫辛辣食物,发现口腔溃疡超一月不愈或肿块生长应及时就诊。
食道癌潜伏期症状主要包括吞咽不适、胸骨后隐痛、反酸烧心、体重下降等表现,按发展顺序可分为早期轻微症状、进展期症状及晚期严重症状。
1、吞咽不适早期可能表现为吞咽干硬食物时有滞留感或异物感,症状常间断出现,与食道黏膜受刺激有关,可通过胃镜检查明确。
2、胸骨后隐痛进食时胸骨后出现灼热样或针刺样疼痛,可能由肿瘤浸润食道肌层引起,需进行食道钡餐造影辅助诊断。
3、反酸烧心肿瘤导致食道蠕动异常时,胃酸易反流至食道,产生烧灼感,症状持续加重需警惕Barrett食道等癌前病变。
4、体重下降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排查恶性肿瘤,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胃镜筛查,日常避免烫食、烈酒等刺激,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食道黏膜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