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驼背可能由不良姿势、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姿势矫正、补钙治疗、支具固定、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
1、不良姿势长期伏案或低头玩手机会导致背部肌肉失衡。建议定时起身活动,进行靠墙站立等姿势训练,无须特殊用药。
2、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可能引发椎体压缩变形。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松药物。
3、脊柱侧弯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神经肌肉疾病有关,表现为双肩不等高。青少年可使用波士顿支具矫正,超过40度需考虑脊柱融合术。
4、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晨僵和骶髂关节疼痛。需长期使用塞来昔布、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控制炎症,配合游泳等康复训练。
日常注意避免久坐,睡硬板床有助于维持脊柱生理曲度,出现持续背痛或身高变矮应及时就诊骨科。
儿童肘关节脱臼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制动、药物镇痛、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牵拉过度、关节发育不全、外伤撞击、韧带松弛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家长需立即停止活动患肢,由骨科医生进行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复位成功时可听到弹响,疼痛即刻缓解。禁止自行牵拉尝试复位。
2、固定制动:建议家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2周,避免再次牵拉。幼儿需注意看护防止抓扯绷带,可选择肘关节支具固定。
3、药物镇痛: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家长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4、功能锻炼:复位2周后指导孩子进行抓握、屈伸等轻柔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反复脱臼者需排查先天性韧带松弛等病因。
日常避免单侧牵拉幼儿手腕,建议双手托抱腋下。脱臼后48小时内冰敷患处,定期复查关节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