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皮肤上有一块儿起了干皮可通过加强保湿、避免刺激、调整饮食、使用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皮肤干燥起皮通常由气候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缺乏维生素、皮炎、银屑病等原因引起。
1、加强保湿
选择含有尿素、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或乳液,每日涂抹2-3次,尤其在洗澡后皮肤微湿时立即使用。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可选择凡士林、甘油等封闭性保湿剂。冬季或干燥环境中可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维持在50%-60%。
2、避免刺激
减少热水洗澡频率,水温控制在37℃以下,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强力清洁产品,改用弱酸性沐浴露。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做好防风防晒措施,冬季可佩戴围巾保护颈部等暴露部位。
3、调整饮食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补充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以及维生素E含量高的坚果。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润燥食材。限制高糖、辛辣、酒精等可能加重皮肤干燥的饮食。
4、使用药物
若伴随瘙痒或红肿,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联苯苄唑乳膏。角化异常者可短期使用维A酸乳膏或尿素维E乳膏。口服药物包括维生素AD软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需严格按处方使用。
5、就医检查
持续两周未改善或出现脱屑增厚、红斑、渗液时,需排查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等疾病。皮肤镜或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顽固性干燥可能需光疗或系统性治疗,如阿维A胶囊用于重度银屑病,免疫抑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选择无荧光剂、无香料的洗衣用品。冬季减少电热毯使用时间。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可随身携带保湿喷雾。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观察皮肤变化,出现裂口、出血或扩散倾向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