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拔牙后可能出现疼痛、肿胀、轻微出血、张口受限和低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数属于术后正常反应,通常1-3天逐渐缓解。
1、疼痛
术后创口周围出现钝痛或跳痛是常见现象,与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及局部组织损伤有关。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疼痛可能更明显。若疼痛持续加重或放射至耳颞部,需警惕干槽症可能。
2、肿胀
面部软组织肿胀多发生在术后12-24小时达到高峰,常伴随皮肤紧绷感。肿胀范围与手术创伤程度相关,复杂拔牙或骨凿操作后更显著。冷敷可帮助减轻肿胀,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3、轻微出血
创口渗血通常表现为唾液带血丝,持续1-2小时属正常现象。咬紧无菌棉球可促进止血,但过度漱口或吮吸动作可能破坏血凝块。若出现活动性出血或血块脱落,需要及时处理。
4、张口受限
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的反射性痉挛会导致张口困难,多见于下颌后牙区拔牙。通常2-3天逐渐恢复,温热敷配合轻柔张口训练有助于改善。长期不缓解需排除关节损伤或感染。
5、低热
术后37.5-38℃的体温升高是机体应激反应,多与组织分解产物吸收有关。应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若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寒战,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要干预。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和剧烈漱口,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减少对创面刺激。术后3天内禁止吸烟饮酒,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含漱。若出现剧烈疼痛不缓解、肿胀持续扩大、发热超过39℃或大量鲜红色出血,应立即复诊检查。正常愈合过程中,血凝块会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1-2周后创面基本上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