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手足口病多数情况无须住院治疗,但重症病例需住院干预。是否住院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患儿年龄及免疫状态等因素。
1、轻症居家护理多数患儿表现为低热、手足臀皮疹等轻症,可居家隔离观察,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并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2、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嗜睡等症状,可能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相关,需住院监测脑炎风险,治疗可选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注射液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3、心肺功能衰竭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提示可能进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属于EV71感染危重症,须在ICU进行机械通心和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多巴胺)治疗。
4、基础疾病加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的患儿感染后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住院期间需联合抗病毒药物(如普来可那立)、强心剂及抗凝治疗。
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拒食、尿量减少或呼吸异常时家长应立即送医,恢复期注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流质饮食。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可能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传染给生病的人。
1、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唾液、粪便等含有病毒,健康人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皮肤可能被传染。
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近距离接触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3、粪口传播: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后可能经手口途径传播,婴幼儿更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感染。
4、免疫力低下:生病期间人体免疫力下降,接触病毒后更容易被感染,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物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