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低烧跟高烧有什么区别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低烧跟高烧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林燕
林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低烧和高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体温范围、症状表现、潜在病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7.3℃至38℃之间,高烧则指体温超过38.5℃。低烧可能由轻微感染、疲劳或免疫反应引起,高烧则多与严重感染、炎症或重大疾病相关。低烧症状较轻,可能伴有乏力、头痛等;高烧则伴随寒战、肌肉酸痛、意识模糊等。低烧可通过休息、多饮水缓解,高烧需及时就医并针对性治疗。
1、体温范围:低烧体温在37.3℃至38℃之间,高烧体温超过38.5℃。低烧通常为轻微体温升高,高烧则表明身体对病原体的强烈反应。体温测量时,需使用准确的体温计,避免误差。
2、症状表现:低烧症状较轻,可能表现为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高烧伴随寒战、肌肉酸痛、意识模糊等。高烧时,身体代谢加快,可能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密切观察。
3、潜在病因:低烧可能由轻微感染、疲劳、免疫反应或慢性疾病引起;高烧多与严重感染、炎症、重大疾病或免疫系统异常相关。低烧的病因通常较易控制,高烧则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4、应对措施:低烧可通过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缓解;高烧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或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并结合病因治疗。
5、风险程度:低烧通常为短期症状,对身体影响较小;高烧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高热惊厥、器官损伤或并发症。高烧患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
低烧和高烧的护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病因。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粥、蔬菜汤、水果等;运动上,低烧患者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高烧患者需卧床休息;护理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定时监测体温变化。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栓塞应该挂什么科

肺栓塞患者应挂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可能由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肺栓塞的首选就诊科室。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呼吸内科医生可通过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呼吸内科会优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结果制定抗凝或溶栓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

2、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也可接诊肺栓塞患者,特别是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例。肺栓塞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急性右心衰竭,心血管内科医生会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治疗上除常规抗凝外,可能需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强心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行经皮肺动脉导管碎栓术。对于复发性肺栓塞患者,心血管内科还会评估是否需要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3、急诊科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晕厥或休克的肺栓塞患者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急诊医生会快速完成生命体征评估,启动绿色通道进行增强CT检查,同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对于高危肺栓塞,急诊科可协调多学科团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如尿激酶注射液。病情稳定后,患者会被转入呼吸内科或ICU继续治疗。

4、血管外科

当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能需要血管外科会诊。特别是存在抗凝禁忌、血栓复发或出现股青肿的患者,血管外科可评估是否需行静脉取栓术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外科还可能参与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评估与实施。

5、重症医学科

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高危肺栓塞患者需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团队可提供机械通气支持,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并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的出血风险。对于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极危重患者,重症医学科会主导ECMO团队的运作。

肺栓塞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血栓脱落。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活动,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淤血。饮食宜清淡,适量饮水,避免高脂饮食,服用华法林期间需保持维生素K摄入稳定。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下肢。出院后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现咯血、头痛或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