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烧伤面积超过30%体表面积通常属于严重烧伤。烧伤严重程度需结合面积、深度、部位及患者年龄综合评估,大面积烧伤可能引发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烧伤面积评估采用九分法或手掌法,成人头颈部占9%、单侧上肢9%、躯干前后各18%、单侧下肢18%、会阴1%。儿童因头部比例较大需调整计算。浅二度烧伤疼痛明显但愈合较快,深二度烧伤损伤真皮层可能遗留瘢痕,三度烧伤累及全层皮肤需手术干预。电击伤或化学烧伤即使面积小也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害。烧伤后24-48小时为休克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72小时后进入感染高发阶段。早期液体复苏可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创面处理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疼痛管理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大面积烧伤需静脉输注哌替啶注射液。
烧伤后应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20分钟,忌用冰敷或涂抹牙膏等偏方。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撕脱水疱皮。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有助于创面修复,每日需补充足够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恢复期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瘢痕增生,关节部位烧伤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功能障碍。建议所有深度烧伤及儿童烧伤患者及时至烧伤专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腹外疝术后早期建议以平躺为主,术后3-5天可逐步尝试短时间坐立。具体需根据手术方式、恢复情况及医生指导调整体位。
平躺时双腿微屈能减轻腹股沟压力,避免伤口牵拉。术后24小时内应严格卧床,使用腹带固定减少腹腔压力。麻醉消退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但禁止突然起身或弯腰。开放式手术因切口较大需延长卧床时间至48小时,腹腔镜手术患者恢复较快可提前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体位。
坐立时需保持背部直立,避免弓腰或久坐超过30分钟。术后3天后可尝试在家人搀扶下坐于硬质靠背椅,坐姿需分散臀部压力防止局部血肿。咳嗽或打喷嚏前应用手按压伤口部位,坐立期间如出现伤口渗液、剧烈疼痛需立即平卧并联系医生。肥胖或慢性咳嗽患者需延长卧床时间至1周以上。
术后2周内避免久坐久站,建议采用"平躺为主、短时坐立为辅"的交替体位。恢复期应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睡眠时侧卧需用枕头支撑腹部。术后1个月复查无异常后可逐步恢复正常坐立活动,但3个月内仍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