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2次阅读
刷酸后皮肤脱皮一般是正常的,属于化学剥脱后的常见反应。刷酸通过酸性成分加速角质代谢,可能导致表皮干燥脱屑,若伴随红肿刺痛或持续超过7天则需警惕皮肤屏障受损。
刷酸使用的果酸、水杨酸等成分会溶解角质细胞间的连接,促使老废角质脱落。这一过程可能引发短暂性脱皮,通常3-5天自行缓解。期间皮肤可能出现紧绷感,但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可控的化学性刺激反应。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帮助修复,避免叠加其他刺激性护肤品。
若脱皮伴随明显灼热、丘疹或渗出液,可能提示酸浓度过高、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屏障严重受损时,脱皮范围可能扩散至非治疗区域,持续时间超过1周。此时需立即停用酸类产品,用生理盐水湿敷镇静,并就诊皮肤科评估是否需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等抗炎药物。
刷酸后应严格防晒,选择物理防晒霜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暂停使用去角质产品及含酒精的护肤品,洁面时水温不超过35℃。脱皮期可增加透明质酸精华使用频率,若出现结痂勿强行撕剥。建议首次刷酸者从低浓度开始,先在耳后测试耐受性,单次停留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