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性失镁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性失镁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秀梅
于秀梅 聊城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肾性失镁属于遗传性的疾病,对原发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补镁。故要嘱患者生活中要加强含镁食物的摄入,比如豆制品、各种蛋类以及新鲜蔬菜等。大多数患者需要口服药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监测血清镁的浓度。根据结果制定补充镁的方式,补镁的剂量,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肾性失镁的患者,多伴有其他电解质的丢失,比如钾、钙等,要及时的纠正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膀胱多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性50

女性50岁出现膀胱多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异常、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膀胱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盆底肌训练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女性可能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表现为膀胱多动症。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成员存在类似症状,可能与基因调控异常有关。建议家长关注家族病史,及时就医评估。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配合行为训练缓解症状。

2、激素水平变化

50岁女性处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缩,神经敏感性增加,引发尿急、尿频。此类患者可能伴随阴道干涩、潮热等更年期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局部补充雌激素,或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调节膀胱功能,同时增加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

3、泌尿系统感染

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逼尿肌异常收缩。患者常伴有排尿灼痛、尿液浑浊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认感染,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

4、神经系统异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能影响膀胱神经调控,导致排尿中枢信号紊乱。此类情况需排查原发病,配合肌电图等检查。治疗可选用米拉贝隆缓释片调节膀胱神经信号,同时控制血糖或治疗腰椎疾病。建议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

5、盆底肌功能障碍

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或过度紧张,影响膀胱控尿能力。患者可能伴随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凯格尔训练增强肌力,严重者需使用阴道托或行盆底重建手术。药物可选盐酸黄酮哌酯片缓解膀胱痉挛,配合生物反馈治疗。

50岁女性出现膀胱多动症应记录排尿日记,明确诱因后针对性干预。每日饮水均匀分配,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限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量。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腹部。定期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维持5秒,重复10-15次。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发热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排除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