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小孩持续低烧可能由普通感冒、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密切观察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适当补充水分帮助散热。
2、药物干预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持续低烧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及时就医。
3、病因治疗普通感冒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咳嗽;尿路感染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常伴排尿哭闹。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4、密切观察家长需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精神萎靡等危险信号。低烧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提供易消化的粥类食物。
保持充足休息,可适量食用苹果泥、南瓜粥等清淡食物,若72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
新生儿肚子咕噜咕噜响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拍嗝、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吞咽空气、乳糖不耐受、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喂养姿势不当或奶嘴孔过大可能导致吞咽过多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选择合适流速的奶嘴,喂奶后竖抱15分钟帮助排气。
2、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家长需在婴儿清醒时进行,避开脐部,每次按摩5-10分钟,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3、拍嗝喂奶间隙及结束后需拍嗝排出胃内气体。家长可将婴儿竖抱,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拍背部,直至听到嗝声。
4、药物治疗顽固性肠鸣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或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需排除轮状病毒感染等病因。
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排便情况,若伴随哭闹不安、发热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喂养应少量多次,避免过度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