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艾滋病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病毒攻击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逐渐丧失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1、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特异性攻击CD4+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协调机体免疫应答。
2、血液系统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复制,不仅破坏CD4+T细胞,还会影响其他血细胞生成,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
3、神经系统艾滋病病毒可穿透血脑屏障,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引发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
4、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高发,常见口腔念珠菌病、巨细胞病毒性肠炎等消化系统并发症。
艾滋病患者需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坚持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支持以维持免疫功能。
艾滋病发病期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机会性感染控制、免疫重建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因素有关。
1、治疗依从性:规范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显著延长生存期,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需严格遵医嘱终身用药。
2、感染控制:及时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3、免疫状态: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风险较高,通过药物使CD4回升至500个/μL以上可接近正常人预期寿命。
4、并发症管理: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损伤会缩短生存期,需针对性治疗卡波西肉瘤、HIV相关性肾病等疾病。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摄入并避免继发感染,定期复查病毒载量及免疫功能指标,现代医学可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