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抗凝常用药物包括肝素类、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具体用药需根据手术种类、血栓风险及个体情况由医生决定。同时,需注意药物的服用剂量、监测指标以及潜在副作用。
1、肝素类药物
肝素是术后常见的抗凝药,主要用于短期抗凝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在骨科手术后。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如依诺肝素、达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应用较广泛,可皮下注射,效果稳定且不易引起严重出血。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淤青或血小板减少,需定期检测血常规。
2、华法林
华法林是长期抗凝的经典药物,多用于心脏疾病术后或长期血栓风险较高人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以避免出血或血栓风险。需注意的是,华法林易受饮食中维生素K含量影响如绿叶蔬菜,因此在服用期间应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
3、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典型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因其无需常规监测、服用方便而逐渐成为选择。这类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房颤相关血栓等,但费用较高,服用时需注意避免与某些药物如抗真菌药、抗生素合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术后抗凝的药物选择需要医患紧密配合,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是保障效果的关键。如发生过量出血或特殊情况如开刀后需急停抗凝药,应及时联系医生加以处理或调整药物。
术后是否需要抗凝药及选择哪种药物,必须经过全面的评估。建议严格遵循医生建议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配合定期复诊和监测指标,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