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五官科

内斜视还有近视怎么办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内斜视还有近视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内斜视合并近视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内斜视通常由屈光不正、眼外肌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近视多与遗传、用眼习惯等有关。

1、佩戴矫正眼镜

屈光性内斜视患者需通过验光配镜矫正近视,部分患者需配合棱镜片调整眼位。框架眼镜可选择非球面镜片减少像差,隐形眼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角膜损伤。儿童患者需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变化。

2、视觉训练

集合功能不足型内斜视可进行铅笔移近训练、立体视卡片训练等,每日训练15-20分钟。训练需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进行,配合红绿滤光片或偏振眼镜增强效果。训练期间需监测眼位变化,避免过度训练引发视疲劳。

3、药物治疗

调节性内斜视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松弛睫状肌,需配合遮盖疗法。部分患者可尝试肉毒杆菌毒素注射调节眼外肌张力,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药物治疗存在瞳孔散大、调节麻痹等副作用,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4、手术治疗

非调节性内斜视度数超过15棱镜度可考虑手术,常用术式包括内直肌后徙术、外直肌缩短术。全麻下手术矫正需结合术前三棱镜耐受试验结果,术后可能需二次调整。手术并发症包括过矫、欠矫及复视,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进行视力、眼位、立体视功能评估,儿童患者需同步监测屈光参差变化。复查项目包括角膜地形图、同视机检查、调节灵活度测试等。发现近视进展超过50度/年或斜视度增加时需及时调整方案。

患者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至30分钟以内。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及叶黄素,避免高糖食物影响巩膜强度。阅读时保持33厘米用眼距离,环境光照需达到300勒克斯以上。出现视物重影、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疱疹性咽峡炎呕吐吗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出现呕吐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疱疹,部分患者会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情轻重与个体免疫状态有关。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出现呕吐多与病毒感染累及胃肠黏膜有关。肠道病毒可直接侵袭消化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儿童因胃肠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样液体。发热期间代谢加快、咽痛影响进食也可能间接诱发呕吐。

少数患者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警惕并发症。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表现。极个别情况下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发脑膜炎,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伴头痛、颈强直。婴幼儿因呕吐导致呛咳还需注意吸入性肺炎风险。

患病期间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呕吐严重时可暂时禁食2-4小时,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进食。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呕吐物性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物带血、意识模糊等情况须立即就医。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缓解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