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五官科

幼儿咽峡炎的症状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幼儿咽峡炎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常青
周常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幼儿咽峡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食欲下降、吞咽困难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通常是首发症状,体温可升至38℃以上,持续时间较长。咽痛使得幼儿在进食或饮水时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甚至拒绝进食。吞咽困难进一步加重了幼儿的饮食障碍,可能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咽峡炎的常见伴随症状,触摸时可感到明显的硬块。
1、发热:幼儿咽峡炎的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常在38℃以上,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寒战。发热期间需注意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2、咽痛:咽峡炎引起的咽痛较为剧烈,幼儿常表现为哭闹、拒食。可通过温盐水漱口或使用含片缓解症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麻醉药物。
3、食欲下降:咽痛和吞咽困难导致幼儿食欲明显下降,甚至拒绝进食。家长应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泥等,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4、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咽峡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严重时可能影响幼儿的饮食和水分摄入。建议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吸管辅助进食。
5、颈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常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触摸时可感到明显的硬块。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肿大会逐渐消退,若持续肿大或伴有疼痛,需及时就医。
幼儿咽峡炎的治疗应以对症处理为主,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患儿在发热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有助于恢复。护理时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定期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斜视手术后复发怎么办

儿童斜视手术后复发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视觉训练、佩戴矫正眼镜、药物干预、二次手术等方式治疗。斜视复发可能与手术矫正不足、术后护理不当、双眼视功能未重建、先天性神经肌肉异常、屈光不正未矫正等原因有关。

1、调整用眼习惯

术后需严格控制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保持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肌平衡。家长需监督孩子保持30厘米以上的用眼距离,每2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眼肌疲劳导致复发。

2、视觉训练

通过专业设计的双眼融合训练、立体视功能重建训练等,帮助恢复大脑与眼肌的协调性。常用训练包括红蓝眼镜三维图训练、同视机训练、聚散球训练等,每周3-5次,每次20分钟。训练需在眼科医生或视光师指导下进行,持续3-6个月可改善双眼协同能力,降低复发概率。

3、佩戴矫正眼镜

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儿,需持续佩戴足矫眼镜。高度远视者可选择双光眼镜,近视患儿需使用防蓝光镜片。若存在调节性内斜视,需配合使用棱镜眼镜。眼镜度数每3-6个月复查调整,镜架应选择轻便防滑的儿童专用款式,确保光学中心与瞳孔对齐。

4、药物干预

对于部分调节性斜视,可短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松弛睫状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适用于小角度复发性斜视,能暂时麻痹过度活跃的眼外肌。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可辅助诊断是否为神经肌肉异常导致的斜视。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量。

5、二次手术

当非手术方式无效且斜视角度超过15棱镜度时,可考虑二次手术。常用术式包括眼外肌后退术、截除术或调整缝线技术。手术时机建议在首次术后6-12个月,需结合同视机检查和双眼视功能评估。二次手术需更精确计算肌肉调整量,术后需配合强化视觉训练巩固效果。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复查,术后1年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眼位和视功能。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监测屈光状态变化。饮食上保证维生素A、DHA和叶黄素的摄入,如胡萝卜、深海鱼和蓝莓等。避免剧烈运动撞击眼部,游泳时佩戴护目镜。发现异常眼位或视物重影需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