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正常大便颜色为黄褐色至深棕色,形状呈香蕉状或香肠状,表面光滑柔软,排便过程顺畅无痛感。
1、颜色特征健康大便颜色主要受胆红素代谢影响,呈现黄褐色至深棕色谱系,母乳喂养婴儿可能呈金黄色,食用深色蔬菜或铁剂可能短暂使颜色加深。
2、形状标准理想大便形状应符合布里斯托大便分类表的3-4型,类似香蕉或香肠,直径2-4厘米,长度10-20厘米,含水量适中能保持成形状态。
3、质地特点正常大便质地柔软但成型,落水后缓慢下沉,不会黏附马桶壁,排便时无须过度用力,擦拭后手纸基本洁净。
4、频率范围健康成人排便频率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均属正常,每次排便量约100-300克,排便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
保持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饮用足够水分,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有助于维持正常大便性状,出现持续颜色异常或形状改变应及时就医检查。
真菌性食管炎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炎症,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1、病因:真菌性食管炎主要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疾病有关。
2、症状:早期表现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灼热感,进展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食管出血或穿孔。
3、诊断:通过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白色伪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可确诊。
4、治疗:轻症可使用制霉菌素、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重症需静脉用药;同时需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免疫力。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出现吞咽不适建议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