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牙齿过敏可能由牙釉质磨损、牙龈退缩、龋齿、牙齿隐裂、牙周炎等原因引起,牙齿过敏可通过脱敏治疗、填充修复、牙周治疗、激光治疗、使用抗过敏牙膏等方式治疗。
1、牙釉质磨损
牙釉质磨损可能与长期横向刷牙、频繁食用酸性食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冷热刺激敏感、咀嚼疼痛等症状。日常可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机械磨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若磨损严重需就医进行树脂填充或瓷贴面修复,常用脱敏剂包括氟化钠甘油糊剂、格鲁玛脱敏剂等。
2、牙龈退缩
牙龈退缩可能与牙周疾病、刷牙力度过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根暴露、冷风刺激敏感等症状。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含钾盐的抗过敏牙膏如舒适达专业修复系列。重度退缩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同时治疗原发牙周病。
3、龋齿
龋齿导致的牙本质暴露常引发短暂尖锐疼痛,尤其接触甜食时加重。早期龋齿可通过氟化泡沫治疗,中深度龋齿需清除腐质后填充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伴随牙髓炎时需根管治疗,术后建议使用含氟化亚锡的护龈牙膏。
4、牙齿隐裂
咀嚼硬物或外伤可能导致牙齿出现微裂纹,表现为咬合时突发性疼痛。隐裂较浅可通过粘接修复,裂纹达牙髓需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日常应避免用患牙啃咬坚果类食物,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
5、牙周炎
牙周炎晚期因牙槽骨吸收导致根面敏感,常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重度病例需翻瓣手术。维护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
牙齿过敏患者应选用37℃左右的温水刷牙,避免同时摄入冷热交替食物。日常饮食减少柑橘类水果等酸性食物摄入,增加乳制品补充钙质。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使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时需持续4周以上才能显效,若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病因。
恒牙有牙根但一直不长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局部刺激、正畸牵引、手术助萌、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恒牙迟萌可能与乳牙滞留、牙槽骨异常、全身性疾病、遗传因素、外伤史等原因有关。
1、口腔检查
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确认恒牙胚发育状态及阻生位置,测量牙根形成程度与牙槽骨厚度。需排除多生牙、牙瘤等占位性病变,同时评估邻牙倾斜度及咬合关系。对于存在乳牙滞留者需记录松动度,判断是否影响恒牙萌出路径。
2、局部刺激
通过咀嚼硬质食物或使用咬胶棒进行功能性刺激,促进牙槽骨改建。对于牙龈黏膜过厚者可采用牙龈切除术暴露牙冠,临床常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配合使用碘甘油促进创面愈合。此方法适用于牙冠已接近黏膜表面者。
3、正畸牵引
对存在萌出路径异常的牙齿,采用正畸托槽配合弹性装置进行机械牵引。需先通过锥形束CT确定牵引方向,避免损伤邻牙牙根。常用镍钛螺旋弹簧施加轻力,每月调整力度,整个过程需持续6-12个月。牵引期间需使用氟化钠凝胶预防脱矿。
4、手术助萌
对于完全骨埋伏阻生牙,需行开窗术去除覆盖骨组织并粘接牵引装置。术中注意保护牙周韧带,术后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控制炎症。严重骨性粘连者可能需配合超声骨刀进行牙槽骨修整,术后3天开始渐进性牵引。
5、定期复查
每3个月拍摄根尖片监测牙根发育情况,观察牙髓活力变化。对于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迟萌,需联合内分泌科治疗原发病。遗传性迟萌病例可考虑使用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化,但需监测血钙浓度。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避免单侧咀嚼。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乳牙滞留超过正常替换时间3个月以上应及时干预。正畸治疗期间需避免进食黏性食物,按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漱口。若12岁以上恒牙仍未萌出建议进行染色体检测排除遗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