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焦虑症严重时可能出现惊恐发作、躯体化症状、社会功能损害等表现。焦虑症加重主要与长期未干预、应激事件持续刺激、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控制症状。
重度焦虑可能引发突发性惊恐发作,表现为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亢进症状,伴随强烈濒死感或失控感。此类发作通常持续5-20分钟,可能被误认为心脏病发作。临床常用劳拉西泮片、帕罗西汀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缓解急性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可降低发作频率。
长期严重焦虑会导致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慢性头痛、胃肠功能紊乱、肌肉紧张疼痛等。这些症状与持续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可能被误诊为器质性疾病。治疗需结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改善症状。
严重焦虑者可能出现回避行为,如拒绝社交、无法工作、过度依赖家人等。这种功能损害与预期性焦虑有关,需通过暴露疗法逐步重建社会适应能力。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可减轻回避行为伴随的抑郁情绪。
焦虑加重常伴随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问题,长期睡眠剥夺会形成恶性循环。唑吡坦片等短效助眠药可短期使用,但需配合睡眠卫生教育和正念冥想训练改善睡眠结构。
未控制的严重焦虑易共病抑郁症、强迫症或物质滥用。此类情况需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等双通道抗抑郁药治疗,同时进行动机访谈等心理干预预防成瘾行为。
焦虑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建议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避免强化患者的回避行为。当出现自伤念头或完全丧失社会功能时,需立即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配合正念减压训练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