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
1、骨髓抑制多数化疗药物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感染或出血。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氨甲环酸等药物辅助治疗。
2、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与药物刺激胃肠黏膜有关。临床常用昂丹司琼、阿瑞匹坦、洛哌丁胺等对症药物。
3、肝肾毒性部分靶向药物易造成转氨酶升高或肌酐异常。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药物。
4、皮肤黏膜损伤EGFR抑制剂常引发痤疮样皮疹、甲沟炎。可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用药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芦荟胶囊治疗便秘可能引起腹泻、电解质紊乱、药物依赖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使用芦荟胶囊需注意剂量控制与个体差异,长期服用可能干扰肠道正常功能。
1、腹泻芦荟中的蒽醌类成分刺激肠道蠕动过度,导致水样便或腹痛。建议短期小剂量使用,出现腹泻需停用并补充水分,可遵医嘱改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2、电解质紊乱长期腹泻可能引发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或心律失常。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通过氯化钾缓释片纠正。避免与利尿剂联用,可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膳食纤维补充剂如小麦纤维素颗粒替代。
3、药物依赖持续使用超过两周可能降低结肠自主蠕动能力,形成泻剂依赖型便秘。逐步减少用量并配合腹部按摩,过渡期可短期使用莫沙必利片或普芦卡必利片促进肠动力恢复。
4、过敏反应芦荟蛋白可能诱发皮疹或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口服氯雷他定片,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过敏体质者应优先选择益生菌制剂调节微生态平衡。
便秘治疗应优先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每日摄入足够水分与膳食纤维,必要时在消化内科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