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病理分级判断,多数低级别病变可自行消退,高级别病变存在癌变风险。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主要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通常由短暂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病变范围局限在宫颈上皮下三分之一层,细胞异型性较轻。此类病变在1-2年内有较高概率自然消退,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即可,无须特殊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同房后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但症状程度较轻。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宫颈上皮全层的三分之二以上,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未经干预的情况下,约20%可能进展为浸润癌。此类病变需通过宫颈锥切术、环形电切术等手术治疗,术后仍需长期随访。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加重、阴道排液异味等症状,需警惕癌变倾向。
建议确诊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后遵医嘱规范随访或治疗,每6-12个月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吸烟、注意性卫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3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应及时就诊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