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宝宝满月后黄疸仍高可能由母乳性黄疸、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蓝光治疗、药物干预、手术矫正、代谢管理等方式处理。
1、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皮肤黄染持续。建议家长暂停母乳3天观察,配合医生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
2、细菌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常伴随发热、嗜睡。家长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医生可能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并配合苯巴比妥片促进胆汁排泄。
3、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大便呈陶土色。需在2月龄前完成胆道造影确诊,葛西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循环。
4、遗传代谢病:如G6PD缺乏症会引起溶血性黄疸,伴有贫血。家长需配合基因检测,严格避免蚕豆等禁忌食物,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换血治疗。
家长应每日记录黄疸变化情况,保证宝宝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阳光直射眼睛的情况下可适当接受自然光照射,若巩膜黄染加重或出现拒奶需急诊处理。
2个月婴儿积食的症状主要有吐奶频繁、腹胀、排便异常、哭闹不安。
1、吐奶频繁进食后出现喷射状吐奶或少量多次溢奶,家长需减少单次喂奶量并拍嗝。
2、腹胀腹部膨隆发硬,叩诊呈鼓音,建议家长用温热手掌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
3、排便异常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结,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4、哭闹不安进食后持续哭闹蜷缩,可能与肠绞痛有关,家长需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不适。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暂停添加辅食,哺乳后保持竖抱体位,若48小时无改善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