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抽血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肝硬化诊断主要依赖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可反映肝功能异常和纤维化程度。
血液检测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白蛋白降低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可能显示胆汁淤积,血小板减少常与脾功能亢进相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包括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指标,能评估纤维化进展程度。部分医院开展的FibroTest或APRI评分可通过血液指标计算肝纤维化概率。
对于肝硬化高危人群,血液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能提高早期检出率。长期饮酒者需定期监测γ-谷氨酰转移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关注甲胎蛋白水平。血液指标异常但影像学未显示典型肝硬化表现时,可能处于代偿期肝硬化阶段,需进行肝弹性检测或肝活检确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和红细胞减少,往往出现在肝硬化失代偿期。
建议存在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脂肪肝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检测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转氨酶数值。若发现血液指标异常,应及时完善腹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由消化内科医生评估肝脏形态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