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肠粘连切除术后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口服止泻药物、静脉补液、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肠粘连切除术后腹泻通常由肠道菌群紊乱、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饮食不当、继发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术后早期应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至低纤维半流质。避免高脂、高糖、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每日可分5-6次进食。可适量添加苹果泥、香蕉等含果胶食物帮助收敛止泻。
2、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腹泻。使用时应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避免用热水送服。
3、口服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并保护黏膜,洛哌丁胺胶囊通过抑制肠蠕动缓解腹泻。需注意蒙脱石散可能引起便秘,洛哌丁胺禁用于感染性腹泻。严重水样泻可短期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分泌。
4、静脉补液
对于重度脱水患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同时监测血钾、钠水平。伴随发热或感染迹象时应加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5、中医调理
参苓白术散加减可健脾渗湿,葛根芩连汤适用于湿热型腹泻。针灸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艾灸神阙穴能温阳止泻。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术后应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或严重脱水需及时复诊。恢复期保持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术后2周内禁止食用生冷、辛辣及产气食物,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功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