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现在打蛔虫的情况减少主要与公共卫生条件改善、驱虫药物普及以及健康意识提升有关。蛔虫感染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现代生活环境中水源净化、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已显著降低感染概率。
过去蛔虫病高发与农村地区卫生条件差、人畜粪便直接污染土壤水源有关。随着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儿童接触虫卵的机会大幅减少。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集体驱虫,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广谱驱虫药的免费发放,有效切断了传播链。目前仅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或流动人口中偶发零星病例。
当前蛔虫感染多为轻度无症状携带,重度感染导致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的情况已罕见。若出现腹痛、营养不良或粪便排虫等症状,仍建议就医确诊。临床常用复方甲苯咪唑颗粒、磷酸哌嗪宝塔糖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无须常规预防性驱虫。
预防蛔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前彻底清洗,接触土壤后及时洗手。儿童机构可定期进行便检筛查,确诊感染者需隔离治疗。饲养宠物者应做好动物驱虫,避免人畜共患传播。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排查寄生虫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