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小儿麻痹症会出现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会出现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终末期可导致永久性瘫痪。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主要有非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脑神经受损、感觉异常及骨骼发育畸形。

1、非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常导致单侧下肢或上肢肌肉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瘫痪多呈不对称分布,可能与病毒选择性损伤神经细胞有关。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如低频脉冲电刺激或针灸治疗。

2、呼吸肌麻痹

当病毒累及延髓或颈髓时,可能引起膈肌和肋间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严重者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变化,及时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必要时可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3、脑神经受损

约10%-15%患儿会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常见面神经麻痹导致口角歪斜,或舌咽神经受累引发吞咽困难。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面部肌肉按摩。

4、感觉异常

部分患儿在瘫痪前期会出现皮肤感觉过敏或肢体刺痛感,可能与病毒刺激神经根有关。家长需避免对患儿肢体过度搬动,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若疼痛明显,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镇痛药物。

5、骨骼发育畸形

长期瘫痪未干预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骼生长失衡,常见足内翻、脊柱侧弯等畸形。建议家长在恢复期使用矫形支具,严重畸形需行跟腱延长术等矫正手术。早期康复训练可预防关节挛缩。

脊髓灰质炎患儿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羹、西蓝花等食物。瘫痪肢体需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接种脊灰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若发现患儿肢体突然无力,应立即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恢复期可配合水疗、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运动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双肺下叶胸膜下弧线影

双肺下叶胸膜下弧线影通常是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描述,可能由胸膜增厚、肺部炎症、肺纤维化、胸腔积液或肺栓塞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胸膜增厚是双肺下叶胸膜下弧线影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既往感染、外伤或长期接触粉尘等因素有关。影像学上表现为胸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通常无明显症状,偶有轻微胸痛或呼吸不适。轻度增厚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伴随明显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肺部炎症如肺炎或肺结核愈合后可能遗留胸膜下弧线影,多因炎症累及胸膜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咳嗽、低热等既往病史,但急性期症状已消退。影像学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若无活动性感染无须用药,存在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肺纤维化早期可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常见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暴露或结缔组织病患者。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功能下降。需通过高分辨率CT进一步评估,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软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配合氧疗改善症状。

胸腔积液吸收后可能形成胸膜下弧线状改变,多见于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或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可见肋膈角变钝的弧形影,可能伴随胸膜粘连。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心衰患者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恶性积液需胸腔引流并灌注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肺栓塞后期机化可导致胸膜下梗死灶呈弧线样改变,患者多有下肢静脉血栓史或近期手术史。急性期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慢性期可无症状或遗留肺动脉高压。确诊需结合D-二聚体检测及CT肺动脉造影,急性期需使用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溶栓治疗。

发现双肺下叶胸膜下弧线影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戒烟并减少油烟、粉尘等刺激物接触。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病变变化,若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呼吸内科或胸外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